有著「儒家創始人」、「萬世師表」等多重身分,被後人尊稱為「至聖先師」的孔子,其儒家思想深深影響東亞社會,也因此不少人認為他姓「孔」。但若從歷史脈絡來看,孔子真正的姓,其實並不是「孔」,而是「子」。
近期孔子的姓氏被當作大陸公務員的考試題目,並列出「子、孔、李、老」4個選項,但卻有不少人選擇「孔」,錯失得分機會。孔子家鄉曲阜市表示,在先秦時代,凡是有身分的人,對「姓」與「氏」有明確區分,姓多用於表明血緣、出身,主要由女性傳承;而氏則用來區分同姓家族的分支,通常由男子使用。
而孔子是殷商貴族的後裔,當時統治者普遍使用的姓氏是「子」,但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覺得「子」姓過於普遍,便取自己名字中的「孔」為家族的氏名。不過孔父嘉後捲入宋國內亂遭殺害,家人被迫逃至魯國,並在當地落地生根,才有了孔子後來在魯國誕生的歷史。
因此,孔子名丘、字仲尼,若依禮制,他的完整稱謂應為「子姓孔氏丘」,但到了漢代姓氏制度逐漸合併,才演變成今天大家熟悉的單一姓氏。
答案曝光後,也在陸網掀起討論,不少人直呼,「所以我是文盲」、「孔子不姓孔,就跟老子不姓老一樣」、「又是長知識的一天」、「說白了,如果不忘恩的話,他還是姓孔,因為他始祖是孔父嘉」、「太難了!學不會」、「姓和氏真是搞不清楚啊!」
◤調節血脂血糖關鍵◢
◤明亮世界靈活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