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每年2.77噸球類遭丟棄!大學生創業團隊「收3000顆廢籃球」成手作商機

記者 藍于洺 / 攝影 李建緯 / 責任編輯 新聞中心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6/15 23:59
最後更新時間:2025/06/16 15:17

一顆顆帶著回憶的老舊籃球,上頭印著學校名稱,這顆球搭載著多少學子體育課珍貴回憶。縱然年華老去,搖身一變,新生命就此誕生。

廢棄籃球變身手工藝品(圖/TVBS)

 
使用多年、甚至都已經變形的籃球,照理說就是要把它丟掉了。不過現在透過工法回收,就可以變成各式各樣有趣的手工藝品,像是手機殼、花盆、包包等,上頭依稀可見籃球皮意象風格。老舊籃球透過設計團隊的巧思妙手,重新再造成文藝風格的作品。

 
每年2.77噸球類遭丟棄(圖/TVBS)

三位來自東海大學的同學都是喜歡運動的夥伴,一起創業把廢棄的運動器材重新改造做成手工藝品。一開始先蒐集各學校廢棄籃球,依照材質分類做成飾品,從數十顆發展到現在每年至少3000顆廢棄籃球。當然,客製化是關鍵之一,他們會先把籃球拆解成規格化、比較小一點的片狀,然後再去做不同的商品。有些東西就不是皮件類型,像鑰匙圈、包包那種非皮件的話,就是做燈具或盆栽,會直接用到整顆球。團隊表示,他們一開始是想要把永續的觀念介紹給和他們一樣喜歡運動的人,所以他們設計的東西都是自己會用的。因為這個材料本身就是二次利用的,所以在設計的時候同時都有永續的觀念在裡面。

把一顆顆廢棄棒球皮裁剪、貼上,精美鑰匙吊飾就此完成。團隊現在不僅收集籃球,包含棒球、排球也一起蒐集。團隊表示,主要以PU聚酯塑膠微粒還有橡皮材質為主,PU聚酯塑膠微粒偏軟,以小產品為主,像是錢包;橡皮材質偏硬,主要以皮革概念來設計,像是鑰匙圈。  一位香港遊客詢問:「如果我買兩個而已,價錢可以便宜一點嗎?」民眾表示,這在外面其實買不到,就有一種獨特性,會比較吸引人來買,而且那些東西也會有一種懷念的感覺。
 
 
根據數據統計資料,全台校園每年約產生至少2.77噸淘汰球類,這些老球球皮材質複雜,回收難度高,多數廢棄球類直接丟棄一般垃圾焚燒,環境汙染也跟著多。團隊表示,設計理念不是希望大家為了環保而購買,而是真的希望大家能喜歡、用得上,而當這些東西是由老舊球皮而來,實用之餘搭配永續發展,更顯意義。>表示,其實他們的支持者不一定真的馬上會意識到是永續,但他們可以意識到是籃球、是運動,有他們自己的生命故事在裡面。所以他們希望讓永續用一種很有趣、很生活化的方式呈現給大家。
 
站上跑步機開始運動,社區內大大小小運動器材十幾種起跳。在永續經營的理念之下,運動風格也翻轉,現在不是直接購買,眼前這些全部都是用租的。社區主任委員劉旭順表示,之前曾經用過買的,可是後來那個器材都找不到廠商可以做服務,剛好在網路上有茶道有在做這種運動器材的租賃,他們想說租得比較便宜,而且費用是一年一年算,所以針對這些住戶的部分,每年要負擔的費用就相對比較低。
 
社區健身器材「以租代買」(圖/TVBS)

以租代買,轉型風格。主委表示,雖然租賃需要付租金,但優點在於可以每一年或者每一季更換不同的運動器材,維修也可以請廠商到更換。有鑑於運動器材像跑步機、飛輪都比較佔據空間,用租的方式可以省下後續處理問題,是不少公司行號或者社區大樓選擇的新形態模式。劉旭順表示,像他們之前就有做到交叉訓練機的更換,這種對於租賃來講,變成可以針對需求做調整,以往用買的話就是直接買一整台,就沒有辦法替換。他們會定期來幫忙做服務、做保養,以往機器可能就是壞掉才能找人來做維修,可是他們會自己來幫忙做保養。
 
運動器材就怕佔空間,以租代買也走收納風。除了大型社區健身空間,以租代買業者也推出居家租賃器材,主打收納空間的跑步機,幾年推廣下來成長幅度達30%以上。劉旭順表示,租的話,比如說像健身房裡面有健身車、跑步機、橢圓機,但是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其實不一定。用買的話,買了以後要再換,原有的機器就不知怎麼辦;但是用租賃的話,今天租腳踏車,在一定的期間內可以換跑步機或橢圓機,所以用租的話,在同一個場域、同一個空間,可以擺不同的商品。所以這樣和消費者溝通來講,租賃會比買還要更好。

 
全球健身器材市場,估2037年規模上看393.7億美元。(圖/TVBS)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副署長許智倫表示,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物品,在使用的時候不一定要擁有,而是需要用的時候才用得到,可能只是用一段時間,或是功能會不斷更新。不斷更新的共享經濟、服務化的模式,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業者收回去之後,經過適當的整新翻修,還可以給同樣用途的人再次使用。尤其是國人運動風氣漸盛,需求也跟著增加。
 
根據統計,全球健身器材市場2024年161.4億美金,複合年成長率可能超過7.1%,2025年來到170.6億美金,專家推估到了2037年,規模收入將上看393.7億美金。但這些數字的背後,也意味著大量健身運動器材所需要處理的回收量跟著大,若能廣泛運用以租代買、共享經濟,永續器材經營更具效益。

許智倫表示,很多人越來越使用U-bike,那我就自己不用買腳踏車,那我只要不買,消費者的維修保養檢查等等都不需要,只要使用這個服務就好。業者們就可以把這些維修保養服務整新,都納入他的產品設計中,無形之中,因為希望它能夠租用更久,也可以考慮到它的使用壽命,這個都是有永續的效益在。
 
 
老球再造、以租代買,賦予新氣象當下,同時放眼未來,永續器材成時下新風潮。

世界翻轉中

# 環保# 共享經濟# 回收# 健身器材# U-bike#廢棄籃球#永續#手工藝品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64

0.0728

0.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