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台灣洗腎人口逐年攀升、臨床人力吃緊的挑戰,台北醫學大學攜手醫療科技新創團隊,成功導入毫米波雷達監測系統,實現「零接觸」式的生理訊號監控技術,大幅提升洗腎照護效率與病患安全性。
洗腎照護邁向零接觸 新雷達預警提早30分鐘
此創新系統透過毫米波雷達,能精準偵測患者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的呼吸頻率與心跳變化,若偵測到異常波形,系統將提前30分鐘發出預警,有效降低血液動力學不穩定導致的緊急事件風險。
北醫大醫工學院助理教授蔡承育表示:「在安裝雷達時,我們會確保雷達涵蓋胸廓區域,並即時偵測患者的心跳與呼吸。血液透析過程中,病人血液進出體外循環系統,容易產生血壓不穩等情形。這項技術能及早辨識異常並通知護理人員即時處理。」

相較以往需貼附多種感測器才能監測生理數值,毫米波雷達不需穿戴任何設備,只需定位擺放,即可完成全程監控。合作的醫療科技公司副理何舒軒補充,目前該系統已在雙和醫院部署15張病床,累積超過3,000例監測紀錄,預警準確率達八至九成,顯示高度實用性。
「我們曾遇過病患剛量完血壓一切正常,但護理師離開後五到十分鐘,因流速改變導致血壓快速下滑。雷達立即發出警示,讓護理人員得以及時介入處理,避免病況惡化。」蔡承育指出,這種主動式監測技術,有別於傳統一小時巡檢一次的被動模式,將照護品質向前推進一大步。
在智慧醫療浪潮推動下,不僅洗腎照護受惠,智慧穿戴裝置也逐步走入大型醫院、一般門診以及家庭醫療應用。
「智慧手錶」結合中醫治療 改善睡眠障礙
將智慧手錶與中醫治療結合,針對現代人普遍的睡眠障礙問題提供創新解方。中醫診所副院長李文韶表示,透過智慧手錶可連續監測患者睡眠狀態與呼吸狀況,再搭配針灸與藥物,有效強化治療效果。中醫診所院長方志男則指出,穿戴裝置可協助掌握患者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嚴重程度與恢復進度,讓治療更具客觀依據。
智慧健康產品企劃部資深經理賴政宇也指出:「醫師不再只能依賴診間觀察,而是能掌握患者在家中的長期健康數據。智慧手錶結合APP與雲端平台,提供遠距追蹤與個人化照護建議,未來在住院病房的應用潛力也相當可觀。」
隨著高齡人口與慢性病患者增加,醫療人力面臨巨大壓力,智慧醫療將成為關鍵解方。從雷達監測到穿戴裝置,科技正重塑醫療場域樣貌,朝向更即時、精準與人性化的照護模式邁進。
◤旅遊優惠搶先看◢
◤啟動夏日換季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