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被雇主視為"薪水小偷"的狀況,恐怕不只是帶薪上廁所、裝水、滑手機這些行為! 薪資趕不上通膨速率,加上年輕世代更重視工時和生活均衡的現在,有些上班族,開始從"安靜離職"轉為上班忙斜槓,使得勞資雙方諜對諜的狀況更加明顯。其實,在國內企業氛圍,大多不支持員工兼職的狀況下,多數上班族,仍會盡可能避免遭到資方誤解。

面對主管臨時交辦的任務,Z世代的新鮮人奕臻總是使命必達,努力完成每一項文書工作。儘管工作繁忙,她依然能在職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然而,在這個高要求的職場中,奕臻偶爾也會感受到壓力。當她有空閒時間時,偶爾會質疑自己是否成為了所謂的「薪水小偷」。她坦言:「薪水小偷這個詞讓人感到負擔,尤其是在我比較閒的時候,我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偷懶。但有時候,事情真的還沒有排到我們身上,可能是卡在上面。」

像是利用非午休時間裝水、滑手機,即使只有短短幾分鐘,對某些斤斤計較的管理者而言,可能就被視為「帶薪摸魚」。
台師大科技人資系教授孫弘岳指出,這種現象反映了勞資雙方不同的觀點:「對雇主來說,員工是在偷時間;但從勞工的角度看,他們只是取回本應從雇主那裡得到的報酬、加班費,以及情緒勞動的補償。」
時間就是金錢:勞資雙方的不同解讀與職場新趨勢
在現代職場中,「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勞資雙方對於時間的價值有不同的解讀,然而,員工們也逐漸意識到,報復性低度貢獻可能最終損人不利己。
台師大科技人資系教授孫弘岳分析,職場上有些員工採取消極的「安靜離職」策略,他們在上班時間內休息或未全心投入工作。而積極的做法則是利用上班時間從事兼職或其他副業。
在人力銀行的人力資源處資深經理林書伃的觀察中,70年代出生的資深員工,由於進入職場已久,擁有豐富的知識,他們常以專業技能接案,類似顧問的角色。相較之下,90年代出生的年輕族群,則運用自身的專業在社群、影音或內容創作等領域接案。

兼職與斜槓:年輕世代在職場中的新選擇
隨著職場環境的變遷,越來越多員工開始從老闆身上學習如何讓時間和專長發揮更大效益。根據一項由人力資源公司進行的匿名調查顯示,儘管多數70到00年代出生的人仍在假日從事兼職打工,利用專業技能接案或積極經營個人社群,甚至開創副業的比例卻在持續增加,這在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族群中尤為明顯。
Z世代上班族奕臻便是其中一員。因為追星,她開始購買周邊商品,隨後自己也開始賣一些小商品。奕臻表示:「下班時間一到,就可以趕快發文,如果有人購買,就進行交易,可能安排明天下班後出貨。」
然而,並非每位兼職者都願意像奕臻一樣,等到下班後才經營自己的斜槓事業。台師大科技人資系教授孫弘岳指出,這種現象不僅是因為員工心思在業外,更是因為組織內部的運作機制將他們推向外界。在組織中,有能力且願意做事的人常常被用來「救火」,而那些不願或不能投入的人則可以安靜地進行兼職或斜槓的工作。最終,這些不同選擇在報酬上並未顯著差異。
在當今職場中,所謂的新型「薪水小偷」現象愈加普遍,專家分析其成因主要源於工作的現實推力與生活收入理當兼顧的觀念拉力之間的失衡。面對這一局面,許多企業仍不樂見員工兼差,據調查,國內不支持員工兼職的企業比例高達76%,其中16%的公司明文規定禁止;另外僅有18%的經營者願意嘗試轉變思維,接受斜槓經濟的存在。
人力銀行人力資源處資深經理林書伃指出,現今的年輕員工不再將工作視為生活的全部,他們同樣重視其他職涯發展與個人興趣。她建議雇主以開放與多元的態度包容這一現象,並清楚制定規則:不要在上班時間從事兼職活動、避免涉及競業行為,以及禁止使用辦公室設備處理私人事務。
台師大科技人資系教授孫弘岳進一步指出,如果工作環境能提供足以應付生活開銷的報酬,如租金和房價,員工就不會如此努力去兼職。這反映出職場與生活之間的現實壓力,促使許多人轉向斜槓經濟以尋求財務平衡。

在職場中,「薪水小偷」這個詞常被賦予不同的詮釋。如何化解勞資之間的認知落差,尊重成為不可或缺的前提。
Z世代上班族奕臻表示:「如果今天比較閒,沒有事情做的情況下,從事其他活動是可以的,只要不影響正職工作。重要的是,不能把正職的工作晾在一旁,去忙斜槓工作,那樣就不太好了。」
對於雇主而言,理解員工的需求和現實情況至關重要。如果企業只是一味地限制員工的斜槓活動,可能會導致互蒙其利的關係變為互相傷害的結果,最終兩敗俱傷。
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與員工需要共同努力,尋找平衡點,讓彼此的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從而達成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