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遺憾之前,把路讓給人」,交通部在2日於台中市監理站進行宣導,目的是要推廣停讓文化,保障行人安全。交通部長陳世凱也直接到路口視察成效,並呼籲大型車輛在路口轉彎時,務必要落實「指差確認」,避免意外發生。交通部5日也再次說明,「客運營業大客車」路口轉彎經過行人穿越道時,要暫停進行指差確認,否則將會開罰,並不是指所有汽機車駕駛人。
下了車,我們都是行人,為了保護行人安全,推廣停讓文化,交通部前往台中市監理站發布「在遺憾之前,把路讓給人」宣導影片,還找來曾獲頒交通部金安獎及台中市優良駕駛員(金運獎)的台中客運307線的優良駕駛陳俊誠分享實際在路上停讓的感受。
 
陳俊誠指出,開車轉彎時容易被A柱影響,可能會產生視覺上的死角,針對大客車,交通部也於112年3月起推行路口停讓行人,並要求於路口要執行「指差確認」,轉彎前先暫時停車,舉起右手、頭看向左邊確認左邊沒人;接著頭手再轉向右邊,確定右邊沒人後,輔以行車視野輔助系統加強確認,再行通過。陳俊誠認為,每個人都會是行人,更可能是你我愛的人,所以在駕駛過程中,他也認真執行指差確認並停讓行人。
![交通部長陳世凱實行「指差確認」。(圖/交通部提供) 交通部長陳世凱實行「指差確認」。(圖/交通部提供)](https://cc.tvbs.com.tw/img/upload/2017/11/09/20171109193947-11b8e8d3.png)
陳世凱表示,無論是內政部、交通部及地方政府,都在積極辦理行人交通安全設施的改善工作,校園周邊、易肇事路口改善、行人穿越道退縮、增設庇護島、建置行人早開及專用行人時相、檢討行人安全相關規範…等,但更多的也須仰賴知識的養成及形塑優良文化。
 
交通部也因此推出「在遺憾之前,把路讓給人」影片,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都可能扮演不同的用路人。可能是行人、駕駛或是任何一種用路人,透過不同的視角,希望大家能更進一步理解及尊重,進而形塑友善的停讓文化,共同營造一個安全的用路環境。![交通部長陳世凱親自前往路口視察。(圖/交通部提供) 交通部長陳世凱親自前往路口視察。(圖/交通部提供)](https://cc.tvbs.com.tw/img/upload/2017/11/09/20171109193947-11b8e8d3.png)
陳世凱強調,錯誤用路行為會造成憾事,時光無法倒帶,所以從現在做起「在遺憾之前 把路讓給人」,一同守護道路交通安全。他也實際來到台中市進化北路與北屯路口視察,發現成效有逐步顯現,不過仍有1名騎士當場被查獲未停讓行人被開罰。
陳世凱也再次呼籲,駕駛人無論汽、機車行經穿越道,無論有無行人都應停等,大貨車、客運駕駛更要執行「指差確認」,否則可能面臨罰則。
交通部5日也再次說明,交通部及公路局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客運營業大客車」行至路口轉彎經過行人穿越道時,必須暫停並進行指差確認,再安全通過, 並不是指所有的汽車及機車。若「客運營業大客車」沒有落實停讓及指差確認動作,可依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規定,按公路法處罰業者公司9千元以上9萬元以下的罰鍰,提醒業者一定要落實駕駛人的行車安全訓練。其他汽機車在行經行人穿越道時,仍應在行人通行時停讓,優先保障行人用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