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戴手套防病毒? 醫搖頭「反而更危險」:易聚集細菌

編輯 朱育嫻 / 責任編輯 廖子盼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1/18 23:38
最後更新時間:2022/01/18 23:38
你會戴手套做防護嗎?(示意圖/TVBS資料畫面)
你會戴手套做防護嗎?(示意圖/TVBS資料畫面)

防疫期間出門在外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你也會戴手套做防護嗎?研究顯示,戴上手套接觸表面如電梯按鈕、購物車等,反而更容易傳播病毒。醫師也提醒,有時候戴上手套反而更危險,有些手套表面像皮膚一樣,容易聚集細菌。

疫情期間有些人會戴手套逛賣場或市場,挑選或拿物品,然後又推著推車到處逛,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可能民眾以為這是乾淨安全的,但其實這種行為是到處散播病菌或污染物。他強調,只要沒有勤洗手,被污染的手指就會使病毒入侵身體裡。

 

黃軒表示,有時候戴上手套反而更危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錯誤的安全感!手套如何傳播病菌?

黃軒表示,有時候戴上手套,反而更危險!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戴上手套如乙烯基、乳膠材質和丁晴手套等出現在公共場合,有些人認為是安全保護自己和他人免受COVID-19病毒的侵害,但實際上可能正在社區中傳播病原體。研究顯示,一個人戴上手套,開始接觸表面如電梯按鈕、購物車等,反而更容易傳播病毒,因為戴上手套,不會立即感受到手濕了髒了,而當你逛完賣場,病毒也被沾黏的到處都是。

 

研究人員也發現,若給人戴上手套,他會以為自己安全乾淨,卻不知道乙烯基、乳膠和丁晴手套等,只有可保護皮膚免受體液和某些有害化學物質的侵害;這些手套表面像皮膚一樣,其實容易聚集細菌。
 

手套不會阻隔病毒。(示意圖/TVBS資料畫面)

手套不會阻隔病毒 小心易破穿透

黃軒進一步說明,口罩有三層設計不讓病毒穿透過去,但手套的設計不一樣,可能肉眼看不到的非常微小針孔、數以千計的病原微生物,會在短時間內通過這些微小孔洞進入皮膚。

近來研究也顯示,當醫療人員用安全且有訓練過來脫除手套後,仍有4.5%醫療人員的手是受病原體例如病毒、細菌污染的。在另一項研究報告中指出,當醫療人員戴手套,接觸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簡稱MRSA)的病人之後,如果脫掉手套後未去洗手,仍有13%的醫療人員在手上檢測出MRSA的污染。因此,病原體可能在手套外面,當然也可能滲入手套內部而不自知。

 
另外,手套也可能因指甲、珠寶或磨損而造成裂洞而損壞,而乙烯基、乳膠和丁晴手套,可能會因濕氣、熱度、摩擦而損壞,一般人不容易發現。世界衛生組織也呼籲:「戴手套不能取代洗手」,也就是說,即使戴上手套前,記得要洗手,脫下手套後也要洗手。

 

5種情況仍要戴手套

不過,黃軒也強調,有以下情況仍要戴上手套:

1.接觸化學物質:當正在使用漂白水或消毒藥水時,戴上手套保護皮膚的接觸。

2.接觸尖銳物品:像是工人上班會戴手套,為了避免工地或工廠中很多尖銳東西的接觸傷害。

3.接觸污染物:例如處理動物或病人排泄物的時候,雙手易有污染物接觸,所以建議戴上手套。

4.在家清潔打掃:正在打掃、拖地,或消毒家中的門把、開關、桌椅、廁所、廚房、電子用品等,記得戴手套保護雙手,避免接觸髒的介面。

5.照顧病人:照顧生病的人需要1次用的手套,避免接觸到病人身上的病菌、血液、分泌物、排泄物。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原文請見:戴手套能防COVID-19病毒?醫:反而更危險!這些手套容易聚集細菌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0,000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獨家名人娛樂◢

👉藍心湄:單身是選擇 學會4件事活出精采

👉蔡依林、孔劉等男神、女神單身霸氣金句

👉少女心噴發!此生必看「甜寵劇」片單


#新冠肺炎#手套#病毒#消毒#黃軒#醫師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56

0.4237

0.5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