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3年國內胃食道逆流患者增加超過15萬人,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是文明病,肥胖、壓力、吸菸及西化飲食都是危險因子,另建議睡前2小時避免進食,降低不適症狀發生。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盧俊良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近3年胃食道逆流患者從61.6萬攀升至76.6萬人次,呈逐年增加趨勢。
盧俊良解釋,胃食道逆流顧名思義就是胃部內容物逆流到食道,引起不適症狀,可能原因包括食道蠕動異常、胃排空異常、賁門括約肌鬆弛或不正常放鬆,以及肥胖、懷孕、飲食等都是可能原因。
盧俊良解釋,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分為典型、非典型2大類,典型症狀像是俗稱「火燒心」的胸口灼熱、胃酸倒流;非典型症狀則包括吞嚥困難、咳嗽、胸痛、咽喉炎、逆流性牙侵蝕、氣喘、聲音沙啞等,尤其對於年過40歲以及有胃腸道出血、體重減輕、吞嚥困難、貧血、胸痛、氣喘等症狀,或是有上消化道癌症家族史的民眾,都會建議進行消化道內視鏡評估。
盧俊良說,內視鏡檢查如發現有逆流性食道炎,一般會接受陽離子幫浦阻斷劑治療,但臨床上仍有約3成患者治療2個月後症狀沒有明顯改善,稱為「頑固型胃食道逆流」,必須進行食道酸鹼值檢測,傳統檢查方式是利用一條細小的導管,從鼻腔將管線放進食道中,進行24小時酸鹼值監測。
不過,有些患者在接受檢查的24小時當中,不見得會出現逆流症狀,另外也有患者因感覺敏感,無法忍受導管帶來的不適感,無法完成檢查。
為提升食道酸鹼值檢測精準度,北榮引進無線食道酸鹼膠囊檢查,只要將酸鹼測定膠囊放進下端食道,就能固定在食道黏膜上,透過無線傳輸的方式,最長可執行96小時的食道酸鹼檢查,檢查完畢後將脫落、排出體外,準確度也從過去約7成攀升至9成。
北榮內視鏡中心醫師王彥博提醒,許多民眾常認為發生胃食道逆流就該吃制酸劑,但實際上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百百種,嚴重程度、治療方式也有所差異,長期服用大量制酸劑恐影響胃酸分泌,使胃酸強度不足以殺死細菌,增加感染性腹瀉風險,建議初次發現胃食道逆流還是應就醫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王彥博強調,肥胖、吸菸、壓力以及酸、甜、含咖啡因等刺激性飲食都是胃食道逆流的重要危險因子,想避免胃食道逆流發生,除了應避開上述危險因子,睡前2小時也應避免進食,若真要吃東西,吃完的半小時切勿躺下,否則恐增加逆流風險。(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會喜歡
編輯推薦

好事近了?曾莞婷大方認「有人陪睡」 首度公開枕邊人
娛樂

要轉運了!「6星座」財神纏身 錢包塞滿滿爽領年終
生活

獨/篩檢貴19倍比較準?台幹打臉陳時中:防疫比不上大陸
生活

感冒伴隨「5字症狀」 醫聽完竟笑回:收驚就會好
生活

韓國瑜被拱2途徑復出 他分析:可複製「高雄勝選模式」
要聞

部桃染疫事件擴大 院長內部談話錄音檔曝光!
生活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