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別吃太多!炒菜愛用「1類油」恐罹癌、失智 專家:比糖更可怕

編輯 莊雅婷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6/20 18:19
最後更新時間:2025/06/20 18:19
專家提醒吃太多糖、用錯油恐增加疾病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專家提醒吃太多糖、用錯油恐增加疾病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注意!專家提醒吃太多糖、用錯油恐增加疾病風險。家醫科李思賢指出,有專家認為,一款油對代謝疾病的危害「遠超過糖」,攝取過量恐會導致癌症或失智症。

更多新聞:這縣市新科技執法7月上路!「最重罰3萬6」 汽車族注意了

 
 

專家:精煉植物油對代謝疾病危害「遠超過糖」


李思賢在「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粉專以「太在意糖的我們,忽略了精煉植物油」為題發文指出,日常食用油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傳統觀念中,大家最想避開的「飽和脂肪」,不過,有一種脂肪比飽和脂肪更需要避免,就是多元不飽和脂肪中的Omega-6脂肪酸。


李思賢說明,日常生活常見的大豆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花生油、菜籽油和棉花籽油,都是富含Omega-6的油。不過,若攝取過量Omega-6會促進身體發炎,且這些油的提取過程,不像橄欖油和酪梨油可通過物理壓榨獲得,需「高溫」和「有機溶劑」的參與,因而製程中產生「氧化自由基」,這對人類「粒線體」造成傷害。自己習慣把這些稱作「精煉植物油」,用來區分健康的植物油,如橄欖油、椰子油、酪梨油。

 

李思賢引述國外學者的看法指出,美國眼科醫師Chris Knobbe提出了「西方飲食」和「種子油假說」,認為現代飲食中高含量的「精製糖」和「種子油」是許多慢性疾病的主要驅動因素。而這些飲食成分與慢性炎症、代謝失調和氧化壓力的增加有關,進而導致多種慢性健康問題。


李思賢表示,許多專家認為「精煉植物油」對代謝疾病的危害「遠超過糖」,Chris Knobbe引用一些數據指出,1890年代,糖尿病盛行率為0.0028%,2016年糖尿病盛行率達13%,126年間成長4643倍;肥胖症盛行率從19世紀1.2%增加到2018年的42.4%。Knobbe認為,這些驚人增幅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無關」,反而與上述植物油普及密切有關,「從其他疾病角度來看,增幅也相似,如癌症、黃斑部病變和失智症。」


李思賢說,1965年前,人類歷史不存在「精煉植物油」,主要食用的是豬油、牛油和橄欖油等非加工油脂。現代生活中,每日攝取的「精煉植物油」高達80克,相當每天有720大卡能量來自這些品質不佳的油,Omega-6攝取量從1865年2.4克增加到2008年的29克,增加了11倍,遠超過碳水化合物增幅。

更多新聞:好市多1水果降價!現省99元 網讚「多汁好吃」:放軟更美味

 

醫師曝沖繩人長壽秘訣:精煉植物油攝取少


李思賢認為,這些不健康的油脂會損害「粒線體」,導致代謝問題及各種代謝疾病。像沖繩這樣的「藍色地區」,飲食中90%是紫地瓜,這顯然不符合低醣飲食的邏輯,但他們卻異常長壽,這是因他們雖吃了高比例的碳水化合物,但「精煉植物油」的攝取很少,讓他們的「粒線體」保持健康,能有效代謝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從而達到長壽。

 

李思賢說,外食中最大的敵人不僅僅是澱粉,還有植物油,餐廳幾乎不可能用冷壓初榨橄欖油來做唐揚雞或炒菜,外食中使用的基本都是「精煉植物油」,這可能是導致代謝疾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如何避免吃到「精煉植物油」?他則建議,過水可能是一個好方法,或盡量選擇少油的健康餐廳,才能把「精煉植物油」的攝取降到最低。
 

「癌」警訊不可不知

#癌症#炒菜油#大豆油#癌症原因#炒菜#失智#李思賢#精製油#精煉植物油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52

0.0597

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