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腰痛可能是腸胃道警訊!有一名男子因持續性腰痛與便祕就醫,竟被診斷出罹患第四期大腸癌,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強調,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異常或出血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以提高治癒機會。
節目主持人謝哲青在 YouTube 頻道《小青書》分享,他的一位好友長期被腰痛和便祕所困擾,原以為只是一般的閃到腰,經檢查後卻發現已是大腸癌第四期。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對此表示,腫瘤若擴散至鄰近淋巴結,疼痛範圍會擴大,甚至可能轉移至背部和骨頭,進而引發腰痛症狀。
更多新聞:耳機族快看!醫揭「這款」耳機風險最大:恐傷聽力還眩暈
排便習慣異常警訊
錢政弘指出,密切觀察排便習慣至關重要。若排便次數逐漸減少,應警覺大腸是否出現腫瘤,因腫瘤會造成排便阻塞,導致糞便變細。他進一步提到,頻繁放屁也可能是警訊之一。他曾遇到一位 30 歲左右的外科女醫師,在懷孕期間持續出現排便出血情況,誤以為是痔瘡,檢查後才發現是大腸癌。
大腸鏡檢查注意事項
錢政弘表示,大腸癌有高達 90% 的機率是由息肉逐漸演變而來。透過大腸鏡檢查若發現息肉,可立即切除,有效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他特別提醒,進行大腸鏡檢查前應避免食用水果,因水果中的籽會增加檢查難度。
大腸癌早期發現存活率高
衛福部過去曾說明,大腸癌早期雖無明顯症狀,但透過定期篩檢可及早發現並治療,早期大腸癌經適當治療後,存活率可達 90% 以上。由於大腸癌主要源自於大腸內腺瘤息肉的癌化,及早發現並切除息肉,可有效降低罹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