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過期快篩還能驗新冠?前台大醫師揭判讀關鍵:別急著丟

編輯 顏敏翔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6/09 12:37
最後更新時間:2025/06/09 12:37
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過期快篩若驗出陽性仍具參考價值。(示意圖/TVBS)
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過期快篩若驗出陽性仍具參考價值。(示意圖/TVBS)

近期新冠疫情持續延燒,不少民眾家中仍存放著過期的快篩試劑,引發使用效期及準確性的疑慮,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近日出現疑似新冠症狀,使用過期快篩檢測後分享經驗,他指出過期快篩若呈現陽性仍具參考價值,但陰性結果不能完全放心,民眾應綜合自身症狀謹慎判斷,同時提醒「C線」是快篩結果判讀的重要關鍵。
 
林氏璧昨(8)日在臉書發文表示,他早晨起床時發現喉嚨出現刺痛症狀,雖未如「刀片嗓」般嚴重,但懷疑可能感染新冠病毒,隨即使用家中3款已過期一年多的不同品牌快篩試劑進行檢測,結果均呈現陰性反應,但考量有疑似症狀,為謹慎起見,他選擇與同住家人進行隔離。

 
 
林氏璧指出,過期的快篩試劑不必急著丟棄,若測出陽性仍具參考價值,但陰性結果則不能完全放心;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曾表示,台灣對快篩效期的規定較為嚴格,通常在生產後1.5至2年即認定為失效,而美國等部分國家已將效期延長至2至3年。
 
林氏璧強調,快篩試劑上的「C線」是判讀的關鍵指標,必須清楚顯示才能確保結果可靠,若C線未出現,則代表試劑可能已失效或品質不佳,結果將不具參考價值。
 
林氏璧建議,高風險族群如65歲以上長者、肥胖者、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一旦出現症狀,應在48小時內盡早進行快篩,若驗出陽性則應盡速就醫,以領取公費抗病毒藥物,降低重症風險。
 
 
林氏璧也提醒,目前新冠疫情尚未結束,流感也仍在流行,這兩種疾病都需要把握黃金48小時內給予抗病毒治療,才能達到較佳療效。
 

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疫情#快篩試劑#過期快篩#快篩過期#C線#新冠快篩#效期#準確性#陽性#高風險族群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2122

0.0980

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