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總覺得疲倦、腸胃不適,甚至久咳不癒?這些難纏的症狀,可能與「黴菌」有關。中醫師黃獻銘指出,選對植物與精油,不只美化環境,還能有效抗黴,提升身體防禦力;且不少草本植物,很多都是花市有的。
黴菌不只是空氣問題 它可能潛伏在你體內
黴菌問題常被視為居家空氣汙染的一環,但實際上,它對健康的影響遠比想像中深遠。黃獻銘指出,美國自然醫學醫師Dr. Jill Crista曾系統性分析過黴菌毒素對人體的損害,其療癒策略涵蓋精油、草本植物與香料,許多日常就能取得。
從中醫角度來看,難以治癒、反覆出現的症狀稱為「煩」,而這樣的煩,往往與「腦」有關,如情緒問題、神經退化疾病等。黴菌毒素與以下健康問題皆可能有關聯:
- 慢性疼痛與發炎
- 持續疲倦、腸胃異常
- 過敏體質難以改善
- 不孕症
- 癌症風險提高
- 憂鬱、失智、巴金森氏症
第一步:切斷黴菌的「補給線」
要抗黴,首先要離開發霉、水損或潮濕的環境。若無法搬離,則須徹底清潔,避免環境成為黴菌源源不絕的補給站。否則,治療只是消耗戰,難以見效。
破防關鍵:生物膜是黴菌的堡壘
黴菌之所以難治癒,往往因其會分泌「生物膜」(biofilm)來抵擋外來攻擊。要對抗黴菌,得先突破這道防線。以下天然物質具有破膜作用:
草本植物
薑黃:抗炎兼破膜。
綠茶:抗氧化、削弱防禦力。
精油
茶樹:抗黴與破膜雙效。
尤加利:輔助清除過程。
香料
丁香:含丁香酚,具破膜殺菌力。
肉桂:干擾黴菌繁殖。
第二階段:正面迎戰黴菌本體
草本植物
百里香:直接抑制黴菌生長。
迷迭香:干擾黴菌代謝路徑。
精油
百里香:破壞黴菌細胞膜。
香料
黑胡椒:促進循環、助抗黴。
辣椒:含辣椒素,助排毒。
後勤要穩:保護肝腎代謝黴菌毒素
黴菌毒素多由肝腎處理,若這兩個器官負荷過大,療效將大打折扣。保肝護腎的策略包括:
草本植物
牛奶薊:修復肝臟。
蒲公英:促進膽汁分泌與利尿。
精油
迷迭香:支援肝膽功能。
檸檬:輔助肝臟代謝。
香料
薑:促血流、助消化。
肉桂:溫補循環。
加速毒素排出:利膽比通便更重要
黴菌毒素為脂溶性,依賴膽汁排出體外,因此「利膽」比單純通便更關鍵:
草本植物
薑黃:啟動肝膽排毒。
朝鮮薊:刺激膽汁分泌。
精油
檸檬:活化肝膽。
胡蘿蔔籽:幫助膽汁代謝(少量使用)。
香料
薑:促消化液、膽汁分泌。
黑胡椒:提升薑黃吸收效果,強化排毒。
腸道是防線:修復腸黏膜避免「腸漏」
腸黏膜是全身免疫防線,若受損,會出現「腸漏症」,引發慢性發炎與過敏。修復策略如下:
草本植物
甘草:幫助黏膜修復。
洋甘菊:抗炎、穩定腸道。
精油
薰衣草:鎮靜腸道神經。
乳香:促進黏膜癒合。
香料
薑:抗發炎、幫助癒合。
肉桂:穩定菌叢護屏障。
使用原則:天然不等於安全 要依體質調整
黃獻銘提醒,精油建議僅做擴香或局部塗抹,不宜內服。草本植物可煎煮、泡茶視體質飲用;香料則適合於料理中長期低劑量使用。避免過量、混合使用,應循序漸進,必要時請中醫師或自然療法專家指導。
中醫智慧:「苦、淡、辛」排濕三味防黴生
黃獻銘說,從中醫角度來看,濕氣為黴菌孳生的根源,因此體內環境須保持乾燥。常用排濕藥材分類如下:
- 苦味:黃芩、黃連、黃柏。
- 甘淡:茯苓、豬苓。
- 辛味:藿香、佩蘭。
黃獻銘強調,黴菌問題不容忽視,從生活環境到日常飲食、草本應用,皆可成為改善的契機。透過中醫與自然療法的整合思維,不僅能清除黴菌,更能提升整體健康。必要時,請與專業醫師討論,讓抗黴策略真正「對症下藥」。
◎ 資料來源/黃獻銘中醫師
原文請見:不只牆壁會發霉,體內黴菌恐引發癌症!這幾種植物竟能抗黴菌 花市也買得到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美國大都會名作登場◢
◤啟動夏日換季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