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3類食物保存不當「易藏毒素」!專家:吃多恐傷肝腎

編輯 顏敏翔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5/13 15:26
最後更新時間:2025/05/13 15:26
穀類製品易藏有「黴菌毒素」,長期攝取會對肝臟、腎臟甚至免疫系統造成傷害。(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穀類製品易藏有「黴菌毒素」,長期攝取會對肝臟、腎臟甚至免疫系統造成傷害。(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導致環境濕度升高,使得食品安全面臨黴菌污染的嚴峻挑戰,專家指出,黃麴毒素已被列為「一級致癌物」,不僅容易存在於保存不當的花生中,更可能藏身於日常飲食如起司、穀類製品等,長期攝取恐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引發肝癌、膽道癌等疾病風險。
 
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在臉書粉專「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發文表示,因氣候變化使潮濕環境日益普遍,導致黴菌污染問題悄悄升溫,有研究指出,起司若保存環境不當,可能含有黃麴毒素和赭麴毒素A,這些毒素不僅具有肝毒性與腎毒性,更可能來自受污染的乳牛飼料,或是起司發酵熟成過程中的污染黴菌。

 
 
歐洲一項大規模研究追蹤數萬名民眾的飲食數據,發現常見於穀類製品中的「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與肝癌發生風險明顯相關,特別是在玉米、小麥、早餐穀片等食品中最為常見。
 
劉博仁指出,黴菌毒素並非如一般細菌會引起急性中毒,而是透過長期低劑量的慢性攝取,逐漸影響肝腎功能和免疫系統,甚至可能導致基因損傷與癌症。這些無色無味的毒素,即使經過加熱處理也未必能完全破壞。
 
劉博仁建議,發黴的食物應直接丟棄,切勿存有僥倖心理;易受潮食品如穀物、堅果、起司、豆類等,須特別注意保存期限與方式。同時也要留意居家環境濕氣問題,避免黴菌在潮濕空間繁殖。
 
 
另外,應選購經檢驗合格、具品質保障的乳製品、穀類與調味品,同時保持飲食多樣化,避免偏食造成單一來源的毒素暴露風險。
 



「癌」警訊不可不知

#氣候變遷#環境濕度#黴菌污染#黃麴毒素#穀類製品#花生#起司#黴菌毒素#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劉博仁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40

0.0593

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