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減緩雲林地層下陷 掌握25萬口私有水井是關鍵

記者 李頂立 / 攝影 林隆士 報導
發佈時間:2019/09/20 17:21
最後更新時間:2019/09/20 17:21

雲林是台灣傳統農業大縣,但地面水資源無法供給產業需求,超抽地下水的結果,就是導致地層不斷沉陷,每逢豪雨幾乎淹水釀災,政府從種植節水作物、建置水庫、滯洪池等層面著手,雖然近年下陷已趨緩,但水資源供需失衡的根本問題仍在,如何確實掌握彰雲地區25萬口的私有水井用水狀況,就是眼前難題。

颱風前後的天氣難捉摸,但做農可沒有假期,芳娟姐起了個大早,穿梭在半個成人高的秋葵田裡,葉片下的黃色花朵旁,垂掛著一條條小巧翠綠的秋葵,鎖定10公分內的長度大小,賣相最好。

 

農友芳娟:「像這個比較小的就明天再採收,如果說比較長一點的,就今天採收。」

一個早上收滿一車12公斤,可別小看這小小一條秋葵,除了撐起一家生計,也撐起土地重量。

記者李頂立:「對種植秋葵的農友來說,其實最需要費心的是在採收的部分,因為秋葵每天,都是以1至2公分的速度再成長,算是長的非常快,反倒不用太注意灌溉的部分,因為秋葵並不需要太多的水,像是最近颱風帶來的間歇性雨勢,您可以看到農田裡面已經有一定的積水,這些積水其實就足夠這幾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
 

農友林長利:「水稻是兩、三天就要灌溉一次,我們這邊秋葵不用這麼多水,(大概)10至20天灌溉一次。」

即便是最需要水的生長期,持續兩小時的灌溉水量,就足以供田地撐個一到兩周,除了秋葵外,芳娟姐另外也種植毛豆、玉米筍等,都是相對節水作物。

圖/TVBS

農友芳娟:「節能、電費也比較省,再來就是說,因為我們現在缺水,所以如果一直抽的話,地層比較會下陷。」

為了搶救雲林地區不斷沉陷的地層,朝向低耗水農作發展已是地區共識,雲林地層下陷有多嚴重,用說的感覺不深,實際現場走一遭,可是一目了然。

記者李頂立:「在雲林台西五條港這邊,算是地層下陷相當嚴重的區域,你很難想像,旁邊的舊式老平房,過去還是正常的高度,不過現在來看,記者身高約175公分,屋簷已經明顯比我還低了半個頭,我們實際走到屋裡面探頭出來,感受可能會更明顯,過去和現在的落差,就差了將近要一公尺。」

對比後來再蓋的房屋,這片平房彷彿成了矮人國度,回到大街上一排屋舍的一樓地基,幾乎都加高,若沒有墊高只能當作車庫使用,除了台西外,107年度雲林下陷速率,達3公分以上的鄉鎮,還包含虎尾、土庫、元長等等,雖然和歷年數據相比已經趨緩,但最大年平均下陷速率,還是達到6.6公分,顯著下陷面積為296.6平方公里。

 
成大水工試驗所研究員丁崇峰:「沿海地區下陷量是比較大的,累積的下陷量已經超過2米半,那這個地方的話,我們所在的這個位置,土庫國中它大概累積下陷量,大概在1米8到1米9這中間。」

雲科大水土中心執秘黃紹揚:「還持續有下陷這個問題,還是取決在整個水資源的供需失衡的問題上,整體的地面水給的量,並沒辦法因應所有產業的需求。」

記者李頂立:「走在雲林農田間,您經常可以發現到一個景象,就是會有這樣子的地下水井,直接抽取地下水來灌溉週遭農田,但超抽地下水就是地層下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過去其實就已經針對高鐵沿線公有水井進行封井,不過現在必須要做的是,也要針對這類民用水井來進行管制。」

自來水公司技術士林立仁:「這邊是以前馬光七號井,以前我們的水都是,從地下這樣抽上來,那以前我們的井體大概就在這邊。」

封填的公用水井,幾乎看不出過往使用痕跡,除非出現乾旱才會重啟,目前針對水井處置會採用減抽、停用或填塞,從自來水公司、台糖,到雲彰農田水利會等1191口深水井,截至107年已經處置774口,減抽地下水約8794萬噸,另外也對雲彰地區私有水井進行納管。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彰雲地區高達25萬口,這個沒有登記的水井,目前輔導工作已經告一段落,現在正在進入協助他們,取得水權的動作。」

當地人透露,農田間密集的電線桿下,幾乎都是一口水井,私有水井數量龐大,雖然已進行清查,但詳細用水資訊,多少作物需要灌溉多少水,仍未建置完善。

圖/TVBS

成大水工試驗所研究員丁崇峰:「先去掌握到這塊田,這個水井未來或現階段需要的用水量大概有多少,水井所有人可以自主的做一些管理,去做輪抽或減抽的動作,更精準的田間管理。」

政府希望輔導農民裝設水表,登記用水狀況,但對農民來說程序繁瑣又缺乏誘因,目前也沒有強制性,相關的配套和時間表必須盡速擬訂,而且持續陷落的地層,更讓民眾暴露在積淹水的風險中,因此相關水利設施的腳步同樣不能落後,像是年底將完工的平和滯洪池,就設置在相對高地,增加保護標準。

雲林水利處技正林昆賢:「上游的會影響到下游,那我如果分散排水直接讓它排出去,就不影響到下游,那我的排水斷面就不用那麼大。」

蓄留洪峰、搭配抽水站將洪水導入虎尾溪,預估能減少77公頃農田免於淹水,而且滯洪池設施底部不封,能夠讓來自市區的排水和雨水入滲,達到地下水補注效果。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最重要的是要提供當地農民以及其他的用水,都有充沛的水資源來源,去年湖山水庫已經完工,目前正逐步的在加大營運能量。」

減少地下水抽取和增加可用水量是不變的方向,雲科大水土中心過去就曾在濁水溪上游設置台灣第一座地下水補注設施。

雲科大水土中心執秘黃紹揚:「這邊就是濁水溪南岸部分,當時選這邊作為補注場所,主要是因為河槽的地層,它基本上入滲率比較高。」

靠著臨時性的土堤設施和蓄水池將水留住,每年平均補注約2600萬公噸的地下水,對比平均年超抽地下水量2.5億噸,約佔10%。雖然計畫僅從民國100年實施到104年,就因為預算問題暫停,不過預估今年底將會重啟。

雲科大水土中心執秘黃紹揚:「地下水補注基本上是一個涵養地下水跟保育地下水,一個非常積極的作法,那也可以有效抬升地下水水位接近到1至2公尺這樣的一個量。」

雲林是傳統農業大縣,農業產值高居全台之冠,但眼前這片開闊的田野與農村,卻在不知不覺中持續下陷,這看不見的危機,要到何時才能解?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0,000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獨家名人娛樂◢

👉藍心湄:單身是選擇 學會4件事活出精采

👉蔡依林、孔劉等男神、女神單身霸氣金句

👉少女心噴發!此生必看「甜寵劇」片單


921大地震20周年

世界翻轉中

#洪水#水利#地下水#淹水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32

0.0988

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