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地雷/10個不專業說話習慣,讓你矮人一截!

作者 經理人

2017/03/20 08:55
▲圖片截自/韓劇《未生》

( 整理.撰文 高士閔 )

我們都想要說話給人充滿自信的感覺,先不說這樣更容易說服別人,最起碼看起來專業感十足。

然而,有一些用語如果不注意,在你心中百分百肯定的事實,講出口時只剩7成,等到對方耳朵,可信度已經所剩無幾⋯ 以下我們列出10種常見的不專業說話習慣:

1.「我想」

業務:「主管,你還有事要交代嗎?我要出去拜訪客戶了。」

主管:「我想應該沒事吧。」

到底是「有事」,還是「沒事」?如果確定沒事,就直接回「沒事,趕快出去吧」不就好了⋯⋯

2.「對不起,我無法道歉。」

業務:「對不起,來打擾您了,看您很忙。」

客戶:「啊,你不是因為有事,專程跑一趟,幹嘛道歉?」

除非符合「真心想和人道歉」或是「錯誤發生,責任在你」,否則不要隨意說「對不起。」

3. 含有自我貶損意味的開場白

「我不想這麼直接,可是⋯⋯」

如果講出來的話,自己會覺得不好意思,那就不要說了。否則,對方也會有「那你幹嘛說?」(矯情)的感覺。

4. 含有自我貶損意味的結尾

女醫師:「你開刀時,要注意 1、2、3⋯點小細節,還有⋯。天阿!我竟然知道這麼多。」

實習生心想:「希望她知道自己在幹嘛⋯」

女性慣於在話語結尾加一些贅詞,像是「我不知道拉」,即便說話者是經驗豐富的醫師也不例外。但這只會讓聽眾,誤以為說話者「不相信自己講的意見或知識。」

5. 含有自我貶損意味的附加問句

「這樣分配工作蠻公平的,不是嗎?」

這個答案我們不知道,是你要告訴我們公平不公平。如果確定公平,就不要加問句了。這樣只會讓我們誤以為,你對每份工作份量的了解不足⋯⋯

6. 咒罵語言詞彙

「X,你是 XX 嗎?這裏應該這樣做吧?」

情緒激動時,很容易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尤其在台灣,X 常常只是語助詞。但先不說,髒話會讓對方覺得沒面子。對個人形象,專業形象也都是一大傷害。

7. 虛字贅詞

「嗯⋯嗯⋯我覺得應該要這樣做。」

最常出現在簡報者身上,一些像「嗯、噢、這個、那個、好嗎⋯⋯」的贅詞,只會讓聽眾失去耐心。記得,說話停頓就停頓,這樣的空白有助於吸引聽眾注意力。

8. 用「你」而不是「我」開頭的句子

「你應該這樣做!」

言下之意,是指我做錯了,需要這樣修正?用「你」開頭,會讓話語充滿攻擊性。如果換成「我」或「我們」,感覺會差很多,「我們」一起來比較下表看看?

9. 性別歧視語言

「Girl. 幫我倒杯咖啡好嗎?」

Girl、Lady都是女生,但哪種更讓人感覺有禮貌?其他還有像寶貝、小姑娘、親愛的、蜜糖、辣媽、公子哥、大隻的等...一系列你以為感到親切,但實際上卻暗示「不對等」的用詞。

10. 地方性特殊用語

台灣不同地方一定都會有各自的俚語、或是有一些發音不同,像是「ㄣ、ㄥ」不分等等。這些在家鄉可能大家習以為常,但在工作場所,卻會困擾別人(尤其第一次見面者,像客戶,或高階主管視察),影響到專業形象。

資料來源 / 《正面迎擊的力量:不隱忍、不尷尬又不失禮的溝通技巧》,天下雜誌出版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規範看這邊!

更新時間:2017/03/20 11:27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經理人

  • 全台最大的經理人社群。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帶領團隊、提升績效。

    人氣點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