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8
  • May
  • 2017

【60年代/消失的印象系列】三輪車,懷舊的旗津印象。

作者 談談

2017/05/18 18:23
▲圖片來源/黃映濂提供

「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這首兒歌,想必大家耳熟能詳,朗朗上口,新世代對於台灣早期傳統的交通工具三輪車恐怕毫無印象,高雄市旗津區是國內目前碩果僅存的人力載客觀光三輪車保留區,走一趟旗津,彷彿時光倒流,讓人回到過去,重溫兒時記趣!

台灣從農業時代走向工商社會,為了整頓市容,首都台北市政府率先在1968年6月25日全面禁行三輪車,其他縣市隨後陸續跟進。20世紀70年代,原本全台滿街跑的三輪車逐漸被摩托車、轎車取代。唯獨只有高雄旗津,至今仍保留為數不多的三輪車,成為地方觀光特色。

 

記得六歲以前,家裡頭也曾經擁有過一輪黑色頂蓬的三輪車,套句時下的詞兒,真是外型酷炫,好不拉風,當年,家裡還特地聘任了一位三輪車夫,名字叫做「阿明」,每逢家裡大人外出訪友、洽辦公務或上街探購,這台自家用三輪車總會派上用場,三輪車風光時髦,搶眼吸睛,沿途總引來路人注目,「阿明」偶爾也會載著家裡的小朋友們外出兜風,那一段兒時樂趣,記憶猶新。

六歲以前,作者家裡頭也曾經擁有過一輪黑色頂蓬的三輪車,站在畫面右邊的正是作者的爸、媽,襁褓中的作者當時還不足兩歲。(照片攝於1968年)

曾經到過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東南亞地區旅遊參訪的民眾,一定對當地的人力三輪車印象深刻,台灣唯獨保留人力載客觀光三輪車的高雄旗津區,在全台三輪車逐漸沒落,已經走入歷史數十年後的今天,顯得獨樹一幟,彌足珍貴!

為凸顯旗津當地的觀光特色,便於管理,業者特別為旗津三輪車車夫設計一套制服,男車夫統一身著淺藍色唐裝及斗笠,女車夫則穿著紅色花布衣、頭戴頭巾及斗笠。色彩強烈,形象鮮明,旅客每每來到旗津,只要一走出輪渡站,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輪渡站前三輪車隊整齊排列的特殊景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旅客來到旗津,一出輪渡站,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三輪車隊整齊排列的特殊景觀。黃映溓攝於1987年,時至今日,旗津景況依舊。

旗津觀光三輪車夫,大多以年長者居多,保守估計,年紀很少低於50歲以下,他們騎乘三輪車歷史悠久,經驗老道,對旗津的軼聞典故以及當地景點特色充分熟悉掌握,儼然就是一部旗津的活字典,旗津觀光三輪車夫成為外地來到旗津參訪的遊客最佳嚮導,提供三輪車載送以外的附加服務。

在旗津踩了幾十年三輪車的老伯,總是敬業樂群,自食其力,就當做運動健身,這把年紀還能擁有一份收入,只要還能踩得動,老伯甘之如飴,不會怕累,就希望有生之年,還能夠繼續一路踩下去。

在旗津踩了幾十年三輪車的老阿伯,津津有味地品嚐老伴為他準備的午餐便當。黃映溓攝於1987年,時至今日,旗津景況依舊。

這天中午,阿伯拿出老伴特地為他準備的便當,來到樹蔭下津津有味地品嚐起來,老阿伯忙裡偷閒,暗自沈思揣度,怕只怕,他這把老骨頭,不知道還能夠踩三輪車再踩多久?

(編輯的話:若您喜歡【60年代/消失的印象系列】請分享,以支持作者持續推出「叭噗冰車小販」、「童玩踩階梯」、「老人會.英雄會」、「對奕」等老照片說故事系列。您希望哪一則先發呢?又有何懷舊回憶?歡迎寄信至talktalk@tvbs.com.tw)

 

(作者:黃映溓/從學生時代開始就關注新聞議題,熱愛寫作,喜歡撰文論述,持續投稿發表在校刊暨報章雜誌。退伍後從事新聞採訪工作,曾任中央政府首長特助,現任立法院國會助理。日常生活最大的樂趣,就是針砭時政,暢所欲言,經常在報章和網媒發表時事評論。)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05/19 10:58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談談

  • 談她的愛、他的心;談我的友誼、妳的唯一。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