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30
  • Mar
  • 2017

別生小孩了,你沒想清楚等待他們的是多麼殘酷的未來──我的「偏激」告白

作者 換日線

2017/03/30 10:20
▲圖片來源/轉自換日線

(作者/《換日線》劉庭安/30 歲的眼睛看中國/畢業後加入麥肯錫,2015 年為了詩和遠方來到上海,成為設計公司 IDEO 的中國區商務主管。興趣是做流浪教師,曾在台灣大學及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教書。  )

到了快要30歲,在朋友間聊天的時候都會聊到生小孩的話題。每當我被問到是否要小孩的時候,我的回答總是:「如果我這輩子沒辦法擺脫工薪階級的話,那就不要。我寧可把悲劇終結在我這一代。」

 

聽到這個答案,朋友們的反應常常是:「你這個人太偏激了,金錢不等於快樂,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可以有快樂的人生。」

我倒是認為,說出這種話的人,可能沒有好好想過我們的下一代將會活在怎麼樣的未來裡。如同我們的父母和我們活在不同的世界,我們的兒女將會活在與我們更不同的世界:一個衣食無憂,但更加絕望的未來。

●整體老齡化會顛覆時間公平,你能夠活多久取決於你有多有錢

死亡是唯一對富人和窮人同樣公平的.......至少在古代是這樣的,無論你是貴族還是平民,活到40歲左右都難免一死。隨著醫療和衛生環境進步,這個數字拉到了一百餘歲,雖然有錢人能夠負擔起比較好的醫療,但無論是誰,一輩子的時間頂多就是這樣。

但如今醫療科技的進展飛快,已經到了讓富人能夠「拿錢買命」的境界,實現真正的階級不平等。衰老、癌症、死亡正被科學界視為可以治癒的疾病:器官移植、抗衰老藥物、人工臟器、自體細胞培養,讓人類幾乎可以挑戰死神。

讓我們想像一個畫面:一個 300 歲的企業家,剛買了幾千萬的特效療程,擺平了剛發現的癌症,又花了幾億元施打抗衰老藥物,繼續保持 30 歲青年人的身體,而他的意識還可以被數字化備份,那怕肉體消亡後還能夠繼續存在;而一個 70 歲的平民因為負擔不起這些,只能老去等死。

時間對我們來說將不再公平。

這世界會越來越像一個充值式的網路遊戲,你加越多錢就可以活得越久。當大人物拿錢買命再活五百年的時候,本來應該隨著他們死亡而流散、重新分配的權力和財富,又會繼續累積。

首位華人雨果獎得主,《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在小說《贍養上帝》透過描繪一個老齡化的外星文明來影射人類的未來:該文明的個體可以活到四千歲,而他們的思想在兩千歲左右就已完全僵化,創造性消失殆盡。這樣的個體卻掌握了社會的絕大部分權力,而新的生命很難出生和成長,文明就徹底衰老了。

聽起來很科幻嗎?其實這樣的未來並沒有很遠。看看日本從二戰後的新創大國到今天的經濟停滯、死氣沉沉,關鍵原因就是老人數量龐大而且有權有錢,年輕人少、窮,而且不重要。

大企業中,年輕人等到 50 歲都還等不到上面的位子空出來,只能苦苦的熬資格;

 

出來創業呢?在資源、金流與人才高度集中於大型財團的社會,除非有非凡的創意或際遇,才有可能翻轉命運;

要靠民主改革對年輕人好?當老年人佔人數多數的時候就不可能。

這還只是人們只能活到 100 歲的情況,想想人類可以活到 300 歲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

●人工智能不會屠殺人類,但它可以把貧富差距擴大到極端的程度

比爾蓋茲最近發表了一個驚人的言論,他認為工人工作要繳稅,所以人工智能應該要繳稅,寧可增加稅收,也要降低企業自動化的程度。

作為一個科技大老,比爾蓋茲的這番言論是很石破天驚的,尤其是他創辦的微軟就是讓人類往自動化道路邁進的「元兇」之一。但比爾蓋茲不是犯傻,這番言論是他對未來世界的憂心。

科技會取代人類這件事情已經討論了幾十年。樂觀者認為科技取代人類是件好事,可以把人類的勞動力解放到更有生產力的事情上。譬如說農業機械解放了大量農民進入工廠,生產出更便宜的大量食物;而工業自動化取代了產線工人,讓人類能夠專注從事創造性的工作。

「科技會取代一部分的工作,但釋放出來的勞工可以去做其他事情,人工智能的普及又會有什麼不同呢?」樂觀者在面對最新一波的技術革新時,常會這樣想。

的確,如果 Uber 全面採用自動駕駛而淘汰人類司機,司機們理論上可以去做更多和人接觸或是更有創造性的工作,譬如去照顧老人,或是去當畫家。

然而,這次科技演進的不同在於:人工智能可能會進步到能把人類能做的大部分工作都侵蝕殆盡。目前,人工智能已經能夠診斷疾病、查看論文、撰寫新聞、繪畫、識別文字、了解人類情感、說話、唱歌、演奏樂器、翻譯、讀懂法條、編撰財務報表。

只要後面有邏輯,無論這個邏輯是很明確的(演算數學公式)或是模糊的(編一首流行歌)人工智能都能辦到,人工智能甚至還能不斷完善自我主動學習。

 

工業革命讓機器取代了人類的體力,而人工智能革命將取代人類的認知能力。

當人類連做腦力活的價值都沒有的時候,社會上就會誕生一大群「無用的階級」。

儘管當前對於人工智能的威脅還有些誇大,但過去幾年的科技突飛猛進,距離科技全面取代勞力的時間點(科技奇點)的確已經近了。造成的結果是: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能夠讓資本家用更低成本創造更多財富的時候,勞動力的投入就隨之消失。

●一個「不再需要你」的未來

想像一下資本家只需要「靠自己」就能變得更有錢的世界:勞動和資本的剝離意味著勞動的終結,勞動的終結也意味著工資的終結,絕大多數工薪階級,便失去了獲取財富的唯一途徑,和翻身的可能。

只要資本家一天還需要倚賴勞工生產,勞工就還能有一定的話語權,但在完全自動化的世界中,勞工將完全失去了和資方博奕的權力。

說得更殘酷一點,如今被生活壓迫到走投無路的人,還能夠靠出賣自己最原始的身體本錢來勉強過活。然而在未來,當了解人類情感並做出最優化反應的性愛機器人,能夠比人類還要更好更便宜的時候,這些人要怎麼辦?

本來富人就已經活在靠度假小島和私人飛機隔絕外界的小圈圈了,勞動和財富的脫鉤,更讓富人得以打造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對於我們這些工薪階級的人來說,最慘的將不是被剝削,而是連被剝削的價值都沒有。

照這樣發展下去,最好的情況就是統治菁英為了「維穩」,給我們直接發錢,把沒有利用價值的我們以「消費者」的身分豢養起來......事實上一些歐洲國家已經在實驗無差別基本收入了。

屆時,個人的才智和努力全不重要,因為你的勞動不產生任何價值。統治菁英會讓我們吃好喝好,渾渾噩噩的過完毫無價值的一生。而掌握財富和科技的少數人,將朝著超越人類的物種前進。

●結論

其實也沒有什麼好結論的。我認為越有錢活越長以及人工智能全面取代勞動力是極大概率事件,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哪怕我們課徵機器人稅,也不能夠改變機器會變得比人類更有生產力的趨勢。

 

所以剩下的問題就是:如果我們不是可以幾乎永遠活下去,並且掌握絕對優勢的那一小撮菁英,還願不願意活在這樣的未來裡?

如果答案是否,那我們如何忍心去這樣對自己的小孩呢?

延伸閱讀:如果你想更了解關於人類是怎麼走到今天這個境地,及未來人類社會會變成怎樣,你可以讀這兩本書:《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

《關聯閱讀》

人類別緊張!人腦即使弱點重重,仍無法被AI取代──系統神經科學家看AlphaGo

高築的階級之牆──我們只能尋找大門尚未關起的城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規範看這邊!

更新時間:2017/03/30 12:27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換日線

《換日線》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超過50個城市的150名新世代作者(持續增加中),沒有長篇大論、沒有高深學問,他們就是你我身在異鄉的朋友,無私而自然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見聞、他們的觀點,與他們從台灣出發,在地球不同角落留下的足跡。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