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10
  • Feb
  • 2017

台美人揪團集資成立智庫!串起川普政府台美新契機?!

作者 呂佳穎

2017/02/10 15:41
▲圖片來源/GIT提供

如果你有美金10萬元(台幣約320萬),你會做什麼?

買房子、環遊世界、換車、買名牌包....,總之每個人的答案應該都不太一樣,但是不外乎和食衣住行有關。我在遠離台灣好幾萬公里的美國華府地區,卻遇到「一群」各自捐10萬美元,「集資」成立智庫,為台灣發聲的人。

 

一個人10萬美元 ; 40個人就是400萬美元。

沒錯,這個智庫「目前」有40幾個共同創辦人,會用目前這詞,是因為人數陸續增加中,而這個智庫叫做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 簡稱GTI )。這是一個以台灣為主體,放眼全世界的智庫,除了研究傳統的外交、兩岸關係外,更加注重創新的經濟產業走向、和國家安全,希冀這些議題研究,不僅讓世界看見台灣,更讓台灣和世界接軌,走向正確的道路。

圖片來源/呂佳穎拍攝

華府杜邦圓環(Dupont Circle),各國的大使館都在這一區 ; 全美排名第10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也在這兒 ,這地段之貴 ; 這治安之好,可想而知,而GTI的辦公室,就在這精華區內。這辦公室,不是租的,是自己買的,那是一棟3層樓的建築,將近200坪。

華府的物價不便宜,一個智庫能有屬於自己的辦公室,不是件簡單的事。因此華府的政界、學界,普遍有一個聲音,那就是GTI「財力雄厚」,甚至互相打聽「出錢的人是誰」,很多人對於「集資成立」這事,壓根不信。

因為GTI才剛成立不久,不像有些智庫已經承攬研究案、企劃案,等於每天一開門就要燒錢,就算真的是集資也有燒完的一天吧?總不能叫人一直拿錢出來吧?背後是不是跟台灣政府有關,GTI就是政府設立的?

老實說,這些疑問,我同樣也有。但是GTI開幕那天,我就信了所謂的集資說法了。那天是2016年9月14號,我應朋友的邀請前去觀禮,她是GTI的副董事長胡兌昀。

表訂的開幕時間是下午4點鐘,但是2點半不到,就陸續有很多看起來大約5、60歲,拖著行李箱,風塵僕僕的夫婦到來。先生穿著西裝 ; 太太則穿著套裝,他們身上的服飾不新,卻整潔得體,還有人很慎重地打上領結,他們互相問候的第一句話大都是「緊啊日,足歡喜ㄟ...」。從這些小細節,就知道GTI的開幕,對這些人的意義有多重大。

這些伯伯、阿姨,在報到處拿名牌的同時 ; 胡兌昀,拿著熨斗在燙桌布 ; 執行長蕭良其在調整講台的高度,我在一旁心想,都自己買辦公室了,這些事怎麼沒有找人做?還在客人面前做?

原來這些長者,很多都是GTI的共同創辦人,他們一人10萬美金(台幣320萬),集資成立了智庫。細看他們的眼神,發現有著期待和興奮,更有一種築夢就要踏實的衝勁和拼勁,儘管這衝勁和拼勁,和他們臉上的皺紋,很不協調,但也正因如此,那眼神裡的殷殷企盼,更顯動人。

 

他們期待什麼?

期盼台灣的民主可以更成熟,國家認同不再分裂,大家有著生命共同體的認知 ; 期盼台灣有一天成為正常化的國家,在國際社會間,不再茫茫渺渺。

他們年輕時,因為無法接受看似威權,實則獨裁的政權,因此包袱款款ㄟ來美打拚,如今個個事業有成,有醫師、有律師、有教授、有創業家,孩子也都大了,他們開始思考,有生之年是否能再為台灣做些什麼?

「差不多兩年前,開始想成立智庫的...」,一位GTI的共同創辦人這麼說。

「那時是馬政府....」,我話還沒講完,他就打斷說「不要再分了,為國家好的事,不管誰執政,都嘛要去做」。

也就是說,打從2014年開始,一群台僑就開始串連,要在華府成立智庫,一個有別於FAPA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只專注於美國國會遊說的組織,他們希望做到讓美國人重新認識台灣,進而重新評估對台政策 ; 也讓台灣人找到立足國際社會的新契機,不管是在政治還是經濟。

「這是尚尾一ㄉㄠˋ啦....」,最早發起集資想法的共同創辦人,是這麼去找人集資的。

「我們玩大一點的,不要再1百、2百、1千、2千的捐,要就10萬,出10萬啦」、「要逐夢踏實,不是只是在那裡眠夢捏捏,要去做啦...」、「咱嘛老啊,不做就沒機會了,麥後悔...」。

就這樣,一群對台灣成為正常化國家還有夢的台僑,開始掏錢出來成立智庫 。更讓人感動的是,當中有人根本互相不認識,只是聽到朋友轉述「這是尚尾一ㄉㄠˋ啦...」的說法後,就問「10萬要匯給誰」,熱血的程度完全不亞於年輕人。

GTI的董事長賴義雄,是GTI在對外代表的名單上,少數超過65歲的人,因為不管是胡兌昀還是蕭良其,都是青壯派,董事會半數平均年齡只有33歲,是各界優秀的台美人第二代。

 

老人出錢,年輕人當家,這是要傳承,也是要新觀念。胡兌昀說,「GTI的特色就是跨世代的成員凝聚跨世代的智慧,共同思考如何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

台灣的民主和進步,已經沒有回頭路,早年那種「運動式」的做法,如果放在現在,容易讓人擔憂甚至卻步,當然更準確的說法是讓老美卻步。在這前提下,唯有溫和理性的說服,強調台灣在民主道路上的堅守和貢獻,方能打動國際社會,幫助台灣成為正常化的國家,而不是又在那喊獨立,不然台灣自己選總統,是選假的嗎?

不過,華府有上百個智庫,GTI要如何脫穎而出?立論有人引述?而且不是只在台灣有影響力,在美國更是要有?不然就只是自high而已。

先從對台灣的影響力來說。

川普就職那天早上,胡兌昀和一名GTI的資深顧問蔡武雄博士,和代表蔡英文總統來美祝賀川普就職的代表團,進行早餐會,雙方不僅對未來的台美關係深刻討論,也彼此交換訊息。雙方都認同不能再跟過去一樣,總是把美、中、台三邊關係,綁在一起討論,不然就是陷入中國的一中框架,深陷中國設定的戰場規則。因此必須中美、台美關係分開看。而所謂的維持現狀,是不躁進,但是這個現狀是變動的,像是川普上任後所帶來的種種改變。

圖片來源/呂佳穎拍攝

從台灣來的就職祝賀團,會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和GTI這個新智庫的成員見面,意味著成立不到半年的GTI頗受肯定。除了就職團,很多台灣官員、民代、學界人士,最近來華府,也都會去GTI參訪,像是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金管會、資策會、工業局的官員、遠景基金會董事長陳唐山、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台灣金控獨立董事陳錦稷等人。

在台灣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知名度,那麼在美國呢?

GTI定期每兩個星期舉辦一次研討會,講者有學者,也有美國官員。前AIT理事主席卜睿哲,是GTI首場研討會的講者。儘管卜睿哲被歸納為所謂的建制派學者,但是已經算是建制派中比較親台的了。

一場有關台灣亞洲矽谷計劃的研討會,卜睿哲不僅坐在台下聽,最後還舉手發問,這代表的是卜睿哲對議題的關心,更是對主辦單位的肯定。

 

卜睿哲前陣子撰文指出,無論何種情況,華府都不能就台灣的未來與中國達成協議,而且是「連想都不該想」,不過他的標題卻是「川普團隊下的美台關係毋須大改大修」。

言下之意就是美台關係,還是奠基在一個中國政策(One China Policy)底下,這是很典型的建制派看法,對想要國家正常化的台灣,進而擁有外交承認的我們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如何說服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學者,將美中、美台關係分開看,並且認知到這和所謂的美國利益不違背,甚至還能夠因此促進美國利益,是件很重要的事。

在現實的國際政治中,每一個國家都是另一個國家的籌碼和棋子,GTI上上下下,在這看似渾沌不明,卻對台灣有利,但是機會稍縱即逝的大環境中,試圖提供美國最新、最準確的台灣民情 ; 提供台灣,最進步的觀念和思想,不管在經濟或是國家安全上。

另外就是,如何讓國際媒體,對GTI的研討會有興趣,這除了和選擇的議題有關外,再來就是請不請得到關鍵的講者了,以及智庫本身的人脈經營。簡單說就是報導不能只有內銷到台灣,必須外銷到國際。

不管是選前的川普,還是就職後的川普,都口口聲聲說要恢復美國往日的榮景,增加就業率。川普的這些願景,有沒有給台灣帶來什麼啟示?能否看清川普的需要,進而找到相對應的策略,甚至因此帶動自己的經濟和外交,以及國防安全上的發展?這絕對需要精準的眼光,和深遠的謀略。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更新時間:2017/02/10 16:5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呂佳穎

我想念我的麥克風。拿著它做訪問、趕稿、做帶,何其有趣,何其豐富!如今,陪著孩子丈夫來到美國,和家鄉保持距離,觀察時手上的麥克風變成了鍋鏟,卻發現對台灣更熱愛也更期待。老手記者,新手煮婦,諸公敬請指教!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