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8
  • Dec
  • 2016

「睡不飽」只是最表層的問題!台灣教育觀念沒變,改什麼都沒用。

作者 尚恩

2016/12/08 08:00
▲TVBS/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公共政策網路平台出現了一則「目前臺灣高中生普遍睡眠不足,高中生上學時間應延遲」的提案,教育部研擬未來規定高中學生一周能有兩天可以8點再到校,剩餘3天的晨間時段也由各班「自行規劃」(大概也會變成考試)。

提案本身立意良好,對於緊繃的高中生活、嚴重不足的睡眠時間不無小補,但我們應該針對這個表層問題做更深入、整體的檢討,因為「睡不飽」只是一個最表層、最末端的「結果」。

●困在過去技職思維,學生缺乏思考能力

 

早年台灣教育目標是推廣技職教育,培養學生在特定領域的一技之長,配合當時台灣經濟發展,大量中小企業拔地而起,各領域的人才進入就業市場,產學之間的配合相當緊密,讓台灣享有相當不錯的經濟成長表現,在高科技工業時代嚐盡甜頭,台積電、聯電等都搭上這波浪潮,直至今日,台積電仍保持著半年至一年的技術領先優勢。

教育在這樣的架構下的目標是教育出「技能型人才」,讓他們專精於特定領域,但相對缺乏創意、創新,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更能夠服從、準確執行命令;這樣的人才符合當時主要是工業化生產、由上而下的管理風格中的台灣。

但之後國際經濟逐漸轉型,從硬體稱霸的時代,軟體的重要性逐漸上升,同時網路普及率提高,網路服務也成為主流,「創造型人才」變成社會進步的推手;學生的思考與自學能力越來越重要,單純只會特定領域的技能已經不足以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與產業的變化。但台灣在這波轉型浪潮卻步了。

不管在軟體產業、網路產業的扶植或布局都落於人後,教育方面也可以從教學內容可以看出政府對所謂網路產業、資訊人才缺乏完整的概念。即使近幾年,政府為弭平產學落差,開始將許多電腦軟體技能納入教育內容,但台灣主流觀念仍強調考試升學,也因為政府對於資訊教育沒有完善規劃(部分原因也是壓縮到其他『主科』時間),教學強度、密度都嚴重不足。

教育革新無法落實的原因,除了要改變主流觀念相當困難外,更因為產業界仍維持在過去硬體製造、代工思維,較缺乏軟體開發、產品創新的需求,當然呼應業界人才需求的學界就沒有誘因調整教學內容與方向,進一步讓台灣教育停留在過去技職教育的思維,結果教育就淪為眾人口中的填鴨式、死板、缺乏創新的萬惡淵藪。

多數學生變成只能單方面接受資訊、無法成為能夠自主思考、判斷的「創造型人才」,直到進入高中、甚至大學,才因為同儕間的討論而開始思索自身的價值,但最中多數時候仍然服膺於主流社會價值。

●全盤接受西式教育?

部分人主張參考西式教育,給學生更自由、多元的學習方式,甚至建議廢除考試制度,不以成績、排名作為定義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這樣的主張雖然能夠給予學生最大的學習空間,但恐有推卸責任之嫌;教育本身的目的與意義,並非純然地自由就能夠做到的。

當然台灣教育需要全盤的檢討與修正,從目前產學之間的鴻溝、學生思考能力的貧乏、學生對未來目標與價值的猶疑,都可以知道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教育方式都有改進的必要。但這代表目前現行制度毫無參價值可言嗎?

科舉選才制度會存在中國文化千年並非毫無意義(這邊不要戰中國VS.台灣,台灣在這方面就是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千年來中國文化自秦代開始就是以皇權、由上而下的制度立國,需要一套標準化的用人標準(當然還是有透過一些薦才制度給世家大族一些方便)。

但真正扼殺不同人才發展不是考試制度本身,而是我們錯誤期望這套考試制度能夠完全代替我們篩選人才,但過度倚賴這套制度的結果是放大了「標準化之下缺乏彈性」這項缺點,這種徹底標準化的選才在過去培育「技能型人才」或許有效,但在養成「創造型人才」卻是個最大的阻礙。

 

即使是崇尚自由的西方教育也會有定期的考試檢視學習效果,但在真正重大的選材、升學,還是仰賴面試、生活經驗作為主要判斷依據,更重要的是,主流社會價值尊重學生興趣與職涯規劃(當然這也是當初教育所賦予學生的能力)。

但目前台灣不管是多數民眾觀念還是職場環境,都無法讓教育制度出現具有實質意義的革新,僅僅只是這幾年的社會議題就讓所謂「世代鴻溝」嚴重到讓人難以忽視,職場上則多數仍以管理階級馬首是瞻,真正新世代能夠發揮的空間相當有限。

從家庭、學校到企業,學生還是以服從、被動為主(大家上課依舊不問問題),雖然民風漸趨自由,但其實整體社會還是無法接受個人主義的思維方式,仍是以群體未來、團體利益(也就是國家發展方向)為出發點,所以教育上真正要徹底轉變成崇尚自由、創新、自主的學習方式仍有其難度。

●早上能夠睡飽一點點,是個微小的進步

即使這個進步相當微小,但給予學生兩天相對充裕的睡眠時間,或許仍然值得給予鼓勵。

目前多數學生是透過網路、社群媒體的議題討論發展思考能力,在這部分,教育所能夠提供的相當不足。

或許未來,隨著就業環境逐漸跟上國際腳步,企業觀念進步、國人賦予教育更深一層的意義,教育將不只是培育照表操課、照本宣科的員工,而是更追求讓學生成為自我意識、思考與批判的「人」。

>>來信投稿vanchang@tvbs.com.tw、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12/15 18:46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尚恩

喜歡用開放的態度討論一切,相信透過思考與閱讀能夠讓世界更美好,讓邏輯與理性能夠引領自己做出對的事,並讓自己有一點點貢獻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