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03
  • Oct
  • 2016

【台灣vs國外:讓座文化】德國、新加坡,坐博愛座不必承受異樣目光!

作者 HY Chan

2016/10/03 10:10
▲圖片來源/路透社提供

北一女學生被逼讓座的新聞仍讓人餘悸猶存,沒想到竟然又出現讓人義憤填膺的狀況:身心障礙患者被逼讓座!最近搭大眾交通的機會多了,不免拿自己近期剛待過的兩個國家來做比較。相較之下,台灣的狀況最顯特別。

以歐洲的德國來說,當時在上學期間,每天都搭乘捷運,不免俗的,車廂內也設有博愛座。平常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人會去坐,就是理所當然地保留給需要的人。若不需要此座位,就會站著。所以可以看到車廂內站著的人真的不少,除非尖峰時刻,大家也不會拘泥於形式,想坐就坐。

 

那麼坐上去的人會被要求離座嗎?不會的,因為這基本上違反歐洲人尊重他人意願、自由、權利和自我的本質,所以質問別人,造成他人困擾,甚至危害他人的人權,本身就是一件很失禮和無意義的事情。因此,沒有什麼正義魔人,自以為是的主持公道。

此外,德國的老人也不會有台灣老人這樣倚老賣老,認定年輕人需要讓位給他們的情況。首先,他們會出來走動,就表示知道自己可以自由行動,不會造成別人的麻煩。

因此,若年輕人不坐在博愛座,而堅持要讓位的時候,德國老人會充滿感激地接受,但仍看過被德國老人唸幾句的情況,因為這樣有點嘲諷他們是行動力不足的老人;跟台灣老人被讓座時,常常視為理所當然的狀況,或者一上車就開罵的情況,顯然不同。多數的時候,看到德國老人婉拒讓坐,然後大方的跟坐著的年輕人聊了起來,頓時,你會覺得這竟然只是一種外表的差距,從談話的活力,竟然無法分辨長幼之序。

那麼,新加坡呢?同屬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常常被國人拿來比較。經濟指標和薪水的非常常見,但是屬於軟文化的讓座情形,就比較少被探討了。

事實上,新加坡人如同想像的非常實際和相對冷漠,通常也不會插手干預別人的事情,所以也沒有什麼插手管別人閒事的正義魔人。旅居兩年的生活中,搭過無數次的地鐵和公車,看到博愛座形同虛設,年輕人也很少讓座,而老年人甚至也很少要位子。所以,常常可以看見,車廂全滿,椅子上不論博愛座或者一般座全都坐滿人,而同時,老人站著不算少見。

獅城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狀況,主因是當地老人不會理所當然地覺得年輕人要有敬老尊賢的想法,而年輕人在高度西化下,也不是很推崇儒家思想。當地老人,也常常是活到老,做到老,一般都還有工作的能力,這點有去過新加坡小販中心的人都是有目共睹的。想當然爾,勞動都沒問題了,站個幾站,自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以自己的經驗來說,兩年期間,幾乎每天都搭大眾運輸工具,但只有看過一次老人「疑似」想要坐下,而對眼前坐著的人,不斷唉聲嘆氣。坐著的女孩,似乎沒有察覺,而我在旁邊感到很緊張,想說下一秒老者可能就要出言教訓這個年輕女生。但到女孩下車前,什麼事都沒發生。

沒有旁人大聲斥責、自以為是的主持正義,也沒有老人直接開口、理所當然地要位子。我身為一個旁人,也無法判斷,誰是最需要位子的人,也許女孩剛好生理期也很不舒服呢?難道那些所謂的正義魔人,真的可以分辨出來誰有隱性的需求嗎?那麼癌症患者剛做完化療和老者,到底誰有資格呢?

自從發現這個狀況之後,兩年的通勤時間,在新加坡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讓我很放鬆。特別是在自己生病不舒服而坐在博愛座的時候,都不需要擔心會被別人罵。

最近,在台灣的時間長了,可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卻常常讓我感到很緊張。尤其是,明明膝蓋才剛剛復健完,必須要坐著,可是旁邊卻站著一個老人的時候,都會很擔心,下一秒就是一場唇槍舌戰。明明膝蓋時不時地隱隱作痛正提醒著我:無法站著,但也只能隨身攜帶著復健單,避免萬一,以示證明。更多的時候,就只是覺得心理壓力很大,當那些旁人不停注視著坐在位子上的自己的時候…

 

很諷刺地,反而在德國和新加坡,因為尊重當地文化,或者說,座位的文化很合理的融入當地社會,所以坐下的時候能完全的放鬆,不會緊繃。當自己真的需要坐下的時候,不用擔心旁人的眼光或接下來可能的吵架,就只是回到最基本對座位的需求。

關於誰該坐這個位子,確實是一個學問。我們無法用強制的法令或崇高的道德取約束個人,但希望在這個社會,所有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理所當然地坐下。

>>來信投稿、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10/03 14:4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HY Chan

「從台灣師範大學、北一女中畢業。旅居新加坡兩年,在新加坡管理大學SMU交換半年,之後在當地外商工作一年。曾在日本愛知大學當交換學生,也曾在義大利NGO實習,2016德國學德語;2017荷蘭讀碩士,足跡踏遍30國,持續增加中 !」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