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2
  • Aug
  • 2016

過多的作業和考試,降低了孩子們生命的品質。

作者 野人文化

2016/08/22 18:00
▲示意圖/ShutterStock/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作者/瑪麗亞‧蒙特梭利:義大利史上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和教育家。20世紀最傑出的教育家,也是開創幼兒教育的先驅,曾獲三次諾貝爾和平獎提名。1907年,蒙特梭利於羅馬的聖勒倫佐的貧民窟,開辦了一所學校「兒童之家」,英國王室(威廉王子、哈利王子)、荷蘭王室、Google、亞馬遜網站的創辦人……都是蒙特梭利教育的受惠者。)

別讓教育成了對孩子的懲罰,是不是沒考第一名爸媽就不愛我? vs希望孩子比我有成就

 

現今很多小學生都是「超負荷運轉」,他門的作業過多,家長卻偏偏對孩子的學習過度關注,熱衷於在休息時間再給孩子「加碼」。

就這樣,孩子們在日復一日的不斷學習中降低了生命的品質。

●學校與家長的強權教育,是對孩子最嚴重的打壓

實際上,學校裡為兒童規定的課業標準和帶有強迫性的行為規定,都與兒童格格不入。兒童的生活本應是美好而無憂無慮的,可現在,他們卻感到危機四伏,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

從古自今,「教育」在兒童眼裡一直跟「懲罰」具有同一含義。父母們唯一關心的是,讓兒童盡可能學得快些,這樣就能透過考試。對兒童進行教育的目的就是讓他完全隸屬於一個成人。對兒童的教育中,成人代替了大自然,而成人的意願替換了生命的規律。

成人對兒童那種權威,已經在每個家庭中得到了默認,即便是在家裡備受寵愛的兒童,也無法逃離大人權威的壓制。而在學校裡,這種權威教育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學校環境充滿了有組織的、所謂「正確」的強權行為,逼迫兒童提早適應大人的世界,而這種教育的目的,不過是想讓兒童早點配合大人的生活。

實際上,學校裡為兒童規定的課業標準和帶有強迫性的行為規定,都與兒童格格不入。兒童的生活本應是美好而無憂無慮的,可現在,他們卻感到危機四伏,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學校與家長都用這種單一的強權式教育方法,這對功能尚未完善、缺乏一定抵抗力量的兒童來說,是怎樣的一股強大壓力啊! 在這種充滿強權的氛圍中,兒童膽怯不安的求救從未得到過任何人的關注。

兒童多麼渴望有人能夠聽聽他們的意見,然而,成人卻讓他們脆弱的心靈一再碰壁、受傷。長久下去,兒童極有可能出現叛逆、不懂自尊自愛、隨意傷害自己等危險行為。

透過調查研究,專家發現了一個全世界都存在的社會問題,那就是兒童在成人的世界中受到了各種打壓。與兒童緊密相關的社會問題,並不是單純的某一個階級、種族或者國家的問題,這是全人類的重大問題。在眾多關於教育的問題上,兒童是最無辜的受害者。

試想,一個孩子如果只會在大人身邊扮演附屬角色,那麼他長大後會怎樣呢? 他將不懂如何在社會環境裡生存。成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去打壓孩子權益的做法,對整個社會都有極大的破壞力。無論從哪方面來看,無論是誰受到了壓榨和折磨,兒童都將成為這個社會最大的受害者。

 

●成人的「愛」,很可能侵害了孩子的心靈

雖然兒童的權利已經在現代社會得到了認可,我們還專為兒童制訂了一系列的法律,但壓迫、懲罰兒童的行為依然存在於家庭和教育之中,例如,很多小學生現在都是「超負荷運轉」,他們的作業過多,很多家長却偏偏對孩子的學習過度關注,熱衷於在休息時間再給孩子「加碼」。

就這樣,孩子們在日復一日的不斷學習中降低了生命的品質。有些家長脾氣暴躁,看到孩子的言行不盡如人意時,情急之下就對孩子進行打罵,造成了孩子嚴重的心靈創傷……。

面對學校和家庭對兒童的各種不公行為,蒙特梭利大聲疾呼,成人要尊重兒童,要給兒童自由。兒童並不是成人所認為的那樣無知無覺,他是有思想的。偉大的心理學家皮亞杰(Jean Piaget)發現,兒童不僅有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還是不斷發展的。

因此,可以說兒童是一個具有自己意識的獨立生命體,他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自由地選擇所要做的工作,不一定非要遵從成人的意願。兒童和成人應該享有同樣的權利,成人必須給予孩子尊重,在下任何有關孩子的決定時應該和孩子進行商量,並積極徵求他的意見。

在保護兒童權利這個任務上,家庭必須首當其衝擔起這特殊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維護孩子的權利,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也是家庭教育的起點和歸宿。

二十一世紀的人們最關心的是什麼?是幼兒的早期教育問題。如今,人們再也無法忽視兒童的問題了。青少年的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絕大部分心理障礙者都是源自童年時期的心理陰影。兒童的問題已經不單單是某個家庭的問題,而是上升為整個社會的問題。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三條有著這樣的規定:「關於兒童的一切行動,不論是由公私社會福利機構、法院、行政當局或立法機構執行,均應以兒童的最大利益為首要考慮。」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們隨心所欲地安排著兒童的生活,孩子正承受著各種傷害。

比如,為了使孩子將來能夠出類拔萃,成人不惜血本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給他買昂貴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而送他去各種培訓班……可這些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

其實,孩子根本不懂衣服是否時尚,更不在乎玩具是否流行,他們只會按照自己的內心需要來進行活動。也許是玩泥巴,也許是自發地重複同一個遊戲,或者他們只想體驗一下安靜的感覺。孩子的需要其實很簡單,即讓成人以同等的眼光來看他,把他當作一個「人」來看。

 

>>本文出自《蒙特梭利精華全解讀:20世紀最偉大教育聖經,義大利原著精選&當代專家導讀,最適合華人父母的蒙氏教育實踐版》一書

>>來信投稿、閱讀好文都在【T談談】粉絲專頁!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投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vanchang@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8/22 18:38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野人文化

野人,種出一望無際的閱讀森林。2004年栽育第一顆種子,初以環保小說萌芽,後以親子教養書茁壯,繼以華文歷史小說耕耘,續以歐美、日本經典文學開疆闢土。「野人」的思維,就是開創更異想天開的視野、更靈活多樣的作品。至今已是台灣前二十大出版社。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