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網頁上方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click click community
  • 24
  • Aug
  • 2015

被扭曲的「影像正義」:拍照上網,就表示逮到「壞人」了嗎?

作者 羽茜

2015/08/24 11:15


▲圖/路透社

 

(作者/羽茜

不知何時開始,電視新聞充斥著翻攝自網路、臉書、或者是網友提供的畫面,很多其實也稱不上新聞,像是網友拍攝到同車乘客當眾摳腳、挖鼻孔、或者是眼見有孕婦上車卻不讓座(這件事情之前曾經鬧得很大)、或者是情侶在路邊吵架男子當眾下跪等等…

這當中值得討論的面向很多,像是這些事情算不算是「新聞」,也就是大眾應該、也有”義務”要關心並知道的事情,但我想先提出另一件事情,就是所謂的影像正義(video justice)。

影像正義是社會學家諾曼‧丹辛(Norman Denzin)提出的概念,也可以說是一種現象,就是因為影像科技包括監視錄影機的盛行,人們渴望利用隱藏式攝影機拍攝錄影帶逮住壞人,然後在媒體上把影像曝光,大大羞辱壞人一番。

可以想見這種新型的伸張正義的方式,因為智慧型手機而更加盛行,但從新聞媒體、網路社群上充斥的這類影片,還有網友輕易做出的標題和評語,也不難發現這樣的正義已經走偏,開始有些私法正義、甚至只是個人報復或出氣的手段了。

網友路見不平時不是先拔刀相助,而是先拿出手機,趕快拍照攝影,把自己認為不公平、不正義、或者是有違道德和善良風俗的事情po上網,講好聽是訴諸公評,講難聽一點,這當中有很多人,只是想把自己看到的事情公開,讓更多網友公開圍剿,而自己退到安全的地方,不用跟事件當事者進行溝通,也避免發生衝突或麻煩。

這跟所謂的「正義」其實頗有距離,正義是否因此伸張是未知數,可以確定的是被拍攝的人的隱私權、他面對指控或輿論壓力時,為自己解釋答辯的權利已經首先受到侵害,就以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孕婦讓座事件」來說,事件的重點並不是遇到孕婦究竟該不該無條件讓座,而是那個被拍攝、被指控不讓座的女子,因為對方是私自拍下她的影片並po上網,她的隱私權已經受到傷害,公眾形象也因為此事而受到打擊。

網友可能像看一場好戲般看著情節峰迴路轉,但這件事情凸顯出影像正義的意義被扭曲,現在的情況是只要某人做了網友不樂意、不贊成的事情,手上的手機就像威力強大的魔戒,引誘著他把事件拍下來,在未獲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po上網,讓輿論大加撻伐,藉此出一口氣。

這麼除了不符合公平正義以外,也有相當高的風險是將輿論引導向錯誤的方向,因為很多時候事情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簡單,我舉個例,在網路上曾有一個媽媽分享經驗,她的孩子是弱視,醫生診斷要戴矯正眼鏡,並且建議她讓孩子使用平板,對矯正有幫助。但這個媽媽每次帶孩子出去時都要受路人當面或背後的批評:「孩子近視都那麼深了還讓他玩平板!這個媽媽怎麼這樣!」很多人不給她機會澄清而是故意用她聽得到的音量指指點點,讓她有苦難言。

而我個人也有類似的經驗,在網路上看見別的媽媽批評路人,說那路人帶著孩子自己吃大餐卻只讓孩子吃白飯,文章立刻引來網友附和,說媽媽真的該對孩子飲食多用心,但我的孩子前陣子腸胃炎,好長一段時間只能吃白飯白麵,想著那段時間帶他出去用餐時,在別人眼裡我大概也是只顧自己吃好料的媽媽了,只能慶幸還好沒被拍照po上網。

 

諸如此類的事情不勝枚舉,這個世界上不是每件事情都能「眼見為憑」,因為我們看到的永遠只是事情的表面,除了一些明顯的違法像交通違規、傷害等事件以外,有很多被po上網「訴諸公評」的事情,影中人的遭遇對他們來說並不公平。

我們該如何導正這種被扭曲了的影像正義,避免再有人因為被隨意的拍照上網而受害?

我能想到的,就是與所有網友共勉:下次再看到這類用偷拍影片來輕易審判影中人的新聞,無論是出現在電視新聞還是網路社群,不要太快加入推文留下評語,也不要按讚或分享。

要知道,這種表面上訴諸正義,實則滿足大眾偷窺欲與個人私慾的影片,如果繼續擴大成為新聞主流,很快地,被網友認定「抓到小辮子」而拍照上傳,其實另有隱情也百口莫辯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我或你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來稿、推薦作者、討論文章,歡迎寄至digireply@tvbs.com.tw或上 T談談 

 

更新時間:2016/06/21 17:01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作者

羽茜

  • 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編輯、英日文譯者,熱愛寫作,覺得閱讀和寫作就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著有散文集《成為母親之後》/時報出版。

  •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