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眼睛種電極! 電子眼助夜盲者重獲光明

記者 華舜嘉 / 攝影 王復華 報導
發佈時間:2017/04/24 21:51
最後更新時間:2017/04/24 22:34

科技幫助盲人重或光明!人工電子眼1997年問世後轟動全球,現在台灣也有成功個案。林口長庚醫院完成電子眼手術個案,他們在夜盲者患者的眼皮與眼球中,植入電極晶片、電子裝置以及接收天線,讓患者可以看到光亮以及物體的外型,不過形狀可能跟過去認知有所不同,可能呈現三角形、正方形,因此得要重新建立影像認知,時間可能要長達1年。


 

電影中主角從虛擬世界來到現實社會,所看到馬賽克般人事物,就如同高先生現在透過電子眼專用眼鏡所看到的世界。

記者vs.夜盲症患者高先生:「你看到什麼?剛看到輻射的標誌符號。」

電腦當中左邊就是高先生所看到的影像,人在他面前揮手擺動,約略有個型態出來,這對高先生來說是一大進步,因為3年前他視力衰退到幾乎全盲。
 

夜盲症患者高先生:「感覺我的人生又打開一扇窗。」

林口長庚醫院視網膜科主任黃奕修:「他錄影系統就會傳到這裡,吃這裡的電,電在這裡,他就會傳回來這裡訊號會到這裡,這是天線。」

這扇窗就是林口長庚醫院為他所開啟的,原理就是在眼皮和眼球間,植入接收器電子裝置、以及電極陣列的人工視網膜,除了無線傳導模式外,也不能有電池。

林口長庚醫院視網膜科主任黃奕修:「可是眼球內又必須要有工作的電流,所以他必須有個設置有個設計,把信號送進去的同時把能量也送進去,讓眼睛裡面的系統可以工作。」

讓電子裝置在眼睛內能運作,患者利用眼鏡上的攝影鏡頭看到影像,透過電子裝置放射電波,傳送到接收天線再經由微處理器,處理訊號轉換成透過電極,像素排列的訊號之後再由視神經傳到大腦。

林口長庚醫院視網膜科主任黃奕修:「必須把一個體積的東西種到眼球外的一部份,眼球內的一部份在眼球的外面跟裡面,又必須有個電線的連結,那個連結要永遠存在,所以眼球會留一個傷口,那個傷口要密合可是又要讓東西可以通過,這方面其實很難。」

除了拿捏眼晴傷口大小,這個電極晶片0.3平方公分,與視網膜距離得要很近卻又不能有壓迫感,也因此手術完畢後,國外團隊特地來台協助啟動電源,不斷測試哪個電壓分別適合60個電極。每個電極得要單獨啟動,因此往往測試適合的電壓,就得花費很長一段時間,高先生是全球第250位,接受這項電子眼手術的患者,他說一點都不緊張。
 

夜盲症患者高先生:「當初的心情其實不會特別緊張,因為最差的情況已經都遇到了。」

但現在他的長期抗戰才正要開始,復健工作從有沒有看到光亮,到慢慢進階可以接受高對比的視覺刺激。有統計顯示96%術後患者,可以看到特別的形狀,例如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等,60%患者可以看見10公尺距離的物體,終極目標是能夠出門活動,基本功就是不能再用眼球找尋目標物,因為攝影鏡頭只有20度視力範圍,得改靠轉動頭部來看世界,不過最大挑戰是他所看到的人事物,不再是過去的認知。

長庚醫院北區屈光科主治醫師侯鈞賀:「他從攝影機才能看到這個世界,那這個世界的感覺跟他從小,我們用眼睛看到的感覺,視覺的認知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要重新去建立新的東西新的影像,這個影像原來是一個正方形、原來是一個圓形。」

國外患者看到光明的那一刻,與家人歡聲雷動,就知道這項技術在醫學上的重要性,實際上在1997年就已經有第一代電極,幕後推手是來自台灣的劉文泰,1971年從交大電子系畢業的他公費留學赴美取得博士後,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教授,1988年投入電子眼研究,目前更積極投入研發,要讓脊椎骨受損者再站起來,因為有他,夜盲者有了重見光明的機會!

下載TVBS新聞APP,抽1萬元電子禮券! 活動詳情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0,000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電子眼#電極#夜盲症#影像認知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08

0.0438

0.1346